路透:中国十年城镇化,钱从哪里来?

作者:张胜男 2013311路透

城镇化是今年中国“两会”最热的话题之一。在被寄予厚望拉动中国经济复苏的同时,也被指责可能成为又一次的“大跃进”,最核心的问题是,城镇化的钱从哪里来?

城镇化资金来源大体包括中央和地方财政的资金,银行贷款、城投债、中央代发债、市政债,甚至资产证券化、私募股权(PE)等。
但前有“四万亿”投资计划导致货币超发之鉴,中央政府,包括央行和发改委等部门此次都谨慎得多,商业银行在信贷支持的态度上也出现分歧。
有市场测算城镇化10年需投资40万亿元,而山西省发改委主任王赋在“两会”代表团讨论上发言则引述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的报告称,一个农业人口市民化需要10万元人民币的成本。比如说现在有2亿多农民工,那就是20多万亿。
“城镇化完全靠政府融资不符合实际,完全靠市场融资也不可行,应该是个多元化的(融资选择)。”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在两会小组讨论间隙告诉路透。
而银监会前主席刘明康则认为,城镇化还是要用商业的手段来做,就是说以项目实体为主题来借钱,如果符合贷款资格,就贷款;如果符合发债资格,就考虑发债等。
“也可以重组上市,或者是进行路演,之后吸引很多PE来投,这也可以。”他说。
商业银行在信贷支持城镇化的力度上看法分歧,有的支持,有的观望,但对今年总体贷款增速的预计则都趋于“平稳”。其实,在中央尚未出台明确的规划纲要,各地各部门也未制定出具体的行动准则时,放贷、发债还是吸引民间投资,都还只是“纸上谈兵”。
**银行贷款:支持城镇化力度上有分歧**
路透采访了多家上市银行高管后发现,大部分商业银行还是希望按照商业化原则考虑城镇化相关贷款的投放,但国家开发银行、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则明确表态要支持。显然,各银行对是否加大信贷支持城镇化上存在分歧。
国家开发银行1月底发布的新闻稿明确表示,将一半以上的新增贷款投向城镇化及配套建设。
建设银行行长张建国亦表示,一定会支持,建行内部还刚搞了一个服务城镇化贷款管理办法。农行的表述与之类似。这两家银行都将城镇化视为自己的优势与责任。
建设银行成立的初衷是负责管理和分配拨给建设项目和基础建设相关项目的政府资金,而农业银行更是在回复媒体的新闻稿中称农行是“城镇化最大受益银行”,品牌形象与市场影响力将由此得到提升。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制定的13%的M2(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目标偏低,中国货币当局或正是要用这样一个数字,向市场传递不会货币超发的政策意图,打消市场对宽松流动性的期望。而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受访时则称,13%是把城镇化等这些因素都考虑进去了的。
“将根据城镇化发展需要,根据自身可持续经验,商业化运作原则考虑(是否加大城镇化贷款投放)。”他说。
北京银行董事长闫冰竹和浦发银行董事长朱玉辰的回答与之类似,商业化经营原则仍是首要考量。
经历了2009年天量放贷的洗礼,从2012年开始,海内外的投资者都在密切关注中国银行业如何吞咽苦果,消化不良贷款。而四年后,如果再次大规模信贷投放向基础设施领域,只能吹出更大的泡沫。
亚洲开发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庄健就称,通过城镇化拉动投资,推动经济增长,是有问题的,带来很多投资效益下降、重复建设、生产能力过剩等。

“这些并不是单纯通过货币推动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这样简单的问题了。一定的货币供应和信贷是必要的,但是通过信贷推动经济增长则需要慎重对待。”他说。
**债券融资:发改委不愿放量城投债**
在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市场的热潮中,各级政府也寄望于中央代发地方债、城投债,甚至市政债来获得资金。
央行行长周小川曾指出,在城镇化特别是涉及城镇化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融资时,可以借鉴国际上的金融工具,比如资产证券化、市政债等。
对于去年井喷的城投债,市场普遍预期今年仍将延续火爆,但发改委对此似乎不太认同。
2012年以来,城投债的发行力度明显加大。根据中央结算公司登记托管的数据,2012年全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城投类债券累计已达6,367 .9亿元,同比增长148%。而目前机构的主流观点认为,今年城投债供给仍将维持高位。东方证券预计,城投类债券净发行规模料超过8,000亿元。
来自城投债的审批机构之一的发改委副总任张晓强明确表示,不会因为城镇化而大规模放行城投债发行。
“城镇化发展还是强调积极稳妥推进,还是要重视质量,不能因为城镇化,用过度发行债券等方式盲目扩张,”张晓强说。
事实上,去年底各部门陆续发文,提高发债门槛,从募资用途、政府资产注入、自身资质、外部评级以及债券增信等多个方面约束地方政府发债行为。
有券商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和2011年城投债发行量在市政设施投资中的占比稳定在16.6%附近,可到2012年中,上述比例已迅速攀升至36.7%。
“2012年底为何会有城投债的批量发行,一定是有中央的旨意的。”一位不愿具名的知名经济学家称。另据交易员透露,在去年三季度中央明确提出“稳增长”之后,由发改委负责审批的城投债突然由之前的一家一家审批,变成了成批审批。
在巨大的投资需求和日益恶化的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面前,丰富地方政府的阳光发债途径,比如放开市政债,在两会期间被反复提即。
江苏省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行长周学东就称,要允许发一些基于项目的融资工具,比较规范的就是市政债,因为市政债有一套审批机制,还有发行的定价评级交易和风险处置偿付责任等,就是把地方融资平台融资行为给规范化和阳光化了。
“市政债在一些地方做一些试点还是可以的,试一试看看到底这种情况是否可行。一直积极呼吁向江苏这样经济质量比较好的地区,特别信用环境比较好的地区开展地方试点。多一种试点没有问题。”周学东称。
来自商业银行的创新模式也值得借鉴。民生银行上周主承销的首批四期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采用的模式是发行人募集资金,以委托贷款形势投放给城市商业合作社推荐的中小企业。这种创新产品的票面利率均落至簿记建档区间低端,并在推行之初就被市场人士热议。
**中央的小步子,地方的大愿景**
今年发改委报告中制定的2013年中国城镇化率目标为53.37%,较上年仅增长0.77个百分点,而过去五年的年均增长幅度为1.34个百分点。中央的“小步子”与各地方的大愿景形成强烈反差。未来在实践过程中,只有中央政府控制好花钱的速度,城镇化才能成一锅慢炖靓汤。
“(山西省有)600多万在城市里打工但是没有市民化,大概需要6,000亿。这就取决于步伐有多快,能力有多大。需要顶层设计,怎样分期分批的做,需要中央有关部门牵头。” 山西省发改委主任王赋称。
浦发银行朱玉辰也提到,“规划还没出来,还不好说,到时候我们会根据规划做出(信贷)安排。”
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过去五年,中国城镇化率由45.9%提高到52.6%,转移农村人口8,463万人。城镇化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意味着有超过1,000万的农村人口进城。
此次城镇化话题规划的是未来十年,按照此前媒体的推测,到2020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可能达到60%以上,十年拉动投资40万亿。对于这个庞大的计划,中国政府显然比09年的四万亿要谨慎得多。
发改委主导的《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2011~2020年)》原计划两会前后出台,现在却推迟到“上半年可能出台”。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表述也是“积极稳妥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
巴克莱的最新报告分析2013年中央预算细节和经济目标后得出这样的结论是,今年基础设施开支将温和增长,尽管新一届领导班子已将城镇化确定为中国未来几年的首要任务,但并未将相应的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列入预算。事实上,由于政府下调建设目标,经济适用房总支出将从2012年的高位下降。
中国2月人民币新增贷款仅有6,200亿元人民币,同时国内消费和进口等数据都不容乐观。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换届年中央人事什么都没定,货币政策基调、财政支出详细安排,甚至企业投资方案,都要等国务院的一声令下才能行动。
但各地政府仍然有很大的热情希望在城镇化一役中“抢跑”,希望从中央要到更多资金支持。

比如,贵州省政协副主席左定超在这次全国两会期间准备的贵州城镇化建设提案,就恳请国家相关部委大力支持贵州100个示范小城镇建设,让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后发赶超”。
而四川省泸州市委书记蒋辅义亦在两会代表团讨论期间发言表示,泸州2010年城镇化率为41.7%,未来每年要提高2个百分点。
“可以肯定的是,尽管中央政府制订的目标和预算不太高,地方政府很可能以城镇化的名义推动更快速的经济增长。” 巴克莱报告指出。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